两天媒体日,超过场品牌发布会,超过辆新车全球首发。三年疫情过后的上海车展,不仅敲开了汽车市场复苏的大门,同时也开启了汽车新时代竞争的序幕。都说年是汽车行业的变革之年,从年初的车企“价格战”,到汽车行业内的各种“卷”,而上海车展则更深刻地传递出汽车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。
新能源汽车占比过半跨国车企Allin电动化
上海车展宝马展台
想必今年参加了上海车展的小伙伴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叹,“今年车展新能源车真是太多了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本届上海车展共有0余辆展车,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一半。而在车展上完成全球首发的余款车型中,约2/3为新能源车型。不难发现,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行业主流,各大品牌也纷纷将各自展台中心的宝贵位置留给了旗下新能源车型。这其中,转变最大的当属那些以往对新能源汽车不太“上心”的跨国品牌。对于他们而言,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备选转变为必选。
首当其冲的便是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,本届车展上开启了“全面电动”的序幕,奔驰、宝马和奥迪均以全电动化阵容参展,如此盛况在往届车展中是难以见到的。
作为最早在国内投放电动化产品的宝马,此次带来了被誉为宝马史上最强旗舰电动车的宝马i7M70L和宝马iX1,并完成了全球首发。此外,BMWDee数字概念车迎来亚洲首发,展示了BMW数字化汽车的未来进化方向。根据宝马官方消息,年将计划为中国消费者带来11款纯电动产品。
而宝马的老对手奔驰,也全面展示了在电动化领域的最新成果。奔驰EQ家族第8位成员全新EQE纯电SUV、迈巴赫EQS以及奔驰G级史上首款纯电车型奔驰EQG等代表性产品的亮相,让我们看到了奔驰在华全面推进电动化的决心。
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奥迪品牌,显然在电动化布局方面更加完善,目前已拥有大众集团下的四个纯电动汽车生产平台,分别是MLBevo平台、J1高性能电动平台、MEB平台和PPE平台。所以本届车展奥迪也是首次以全电动车型阵容参展,除了带来近期上市的奥迪Q4e-tron和奥迪Q5e-tron外,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奥迪A6Avante-tron和专为中国未来高端出行打造的奥迪urbansphere两款概念车也携手亮相,为其在中国市场推进电动化转型指明了未来方向。相对于宝马和奔驰,奥迪对于电动化的规划更加务实,计划从年至年,公司三分之二的支出将投资于未来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,到年实现电动化车型覆盖所有细分级别。
此外,二线豪华品牌沃尔沃也带来了全新纯电旗舰SUV——EX90,但真正令其火出圈的却并非是产品本身,而是发布会上那一句“新势力会的,我们三年就学会了;我们会的,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”。作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大厂,沃尔沃在电动化转型中展现的自信令人钦佩。
与豪华品牌全面电动化相比,合资品牌也终于开始重新审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。本次车展,大众发布了ID.家族的第四款车型ID.7VIZZION,并计划将投资约10亿欧元,在合肥建立一家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、创新与采购中心的新公司。通用、丰田、本田和日产等传统大厂也都展现出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决心,亮相了包括别克ELECTRAE5、bZSportCrossoverConcept、e:N2以及Arizon和Max-Out概念车等在内的众多新能源车型。
冲击“高端化”自主品牌打开向上跃升空间
上海车展仰望展台人气火爆
与各大跨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快速追赶不同的是,经过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前期的市场铺垫,自主品牌车企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,开始通过新能源赛道实现向上超越。从本届上海车展自主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型不难发现,冲击新能源“高端化”已经成为自主品牌车企的普遍共识。
要说本届上海车展哪个品牌的展台最火,比亚迪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绝对首当其冲。作为本届车展中的“顶流”,位于“豪车馆”中的仰望展台火爆到需要排队进入参观,而大众、保时捷、法拉利和宾利的高管接二连三地来到仰望展台围观仰望U8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本届车展上,定位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型的仰望U8开启预售,预售价.8万元,名副其实的百万豪车,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带到了新的高度。
广汽传祺E9
作为较早冲击高端市场的广汽传祺品牌,近年来在MPV领域频频发力,先后推出了大师系列、领秀系列以及宗师系列三款传祺M8家族车型。其中,从宗师系列车型开始,传祺M8就开始新能源转型,在售的三款车型均采用了油电混合动力。本次车展,广汽传祺推出了全新旗舰MPV车型传祺E9,作为广汽传祺“电动化+智能化”双核战略2.0时代的“开山之作”,传祺E9预售价区间为33-39万元,起步价和最高价均达到品牌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同属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,本届车展带来了高端品牌昊铂的首款车型——HyperGT,新车支持超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模式,入门车型起步预售价超过20万元,顶配车型预售价超过30万元。埃安品牌近两年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,在年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排名中位居第五位,但旗下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售价在20万以内的中低端车型。昊铂子品牌和HyperGT车型的推出,表明埃安品牌已开始正式迈向高端市场。
另一个值得
智能化是必选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加速进化
图片来源:德赛西威
汽车智能化近些年来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,在新能源下半场加速到来之际,智能化体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,因此也成为本届上海车展的核心关键词。据罗兰贝格调查报告显示,现阶段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时对于续航的
提到汽车智能化,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是两条相辅相成的发展路线,现阶段两者还分属于不同的架构。面向未来,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。
作为未来出行的“第三空间”,本次上海车展中智能座舱依旧是备受
除了上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外,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,给智能座舱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,AI大模型的概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或将成为“内卷”的新方向。本届车展阿里巴巴带来了旗下AI大模型产品“通义千问”,这款达摩院自主研发的预训练语言模型,不仅能够回答问题、创作文字,还可以表达观点、撰写代码等。目前,alios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已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测试,相关技术会率先在智己汽车上应用。与阿里巴巴相比,商汤科技在AI大模型领域的脚步要更快一些,此次上海车展带来了全新的“日日新SenseNova”大模型体系,拥有语言大模型以及数字人等多种生成式AI能力,其中包含的自然语言大模型“商量”和文生图大模型“秒画”已经“上车”。
HUAWEIADS2.0发布会现场
或许是受到比亚迪王传福那一句“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”的影响,本届上海车展各大主机厂和供应商们鲜有提及L4级别的自动驾驶,更多的是L2到L3级别之间的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,且“轻”高精地图渐成主流。这其中,城市NOA成为焦点。
备受
现阶段,虽然“缺芯”的问题暂时得到缓解,但国内车规级芯片供应还需依赖海外企业,“卡脖子”的危机依然存在。从本届上海车展中可以发现,本土汽车芯片展台数量明显有所增多,多家国内企业带来了自研车规级芯片新品。吉利旗下亿咖通投资的芯擎科技带来了中国首款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“龍鷹一号”,其具备高性能算力集群,拥有8核CPU和14核GPU,音视频处理能力最多可支持7屏高清画面输出和12路视频信号接入。黑芝麻智能则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武当系列,该系列首款基于7nm先进制程打造的芯片产品C同步亮相,其算力与高通相当,可以支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多个域。作为全场景智能车芯领导者,芯驰科技带来了全球首发的新品——座舱芯片X9SP,是一款面向未来主流智能座舱应用的全场景座舱处理器,相比前代产品,X9SP处理器CPU和GPU的性能分别提升2倍和1.6倍。
总结:对于汽车行业而言,尽管经历了三年疫情的阻隔,但从本届上海车展中新能源汽车的集体绽放不难发现,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已经重新开始迸发。在这个汽车行业变革与转型的新时代,电动化、高端化和智能化将成为主旋律,主机厂之间、供应商之间的“内卷”之势只会有增无减。如何抓住机遇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,将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新课题。